切實相愛(一) 潘就全
  今年我們的主題為切實相愛,可能有人以為我們肢體之間的關係未如理想,所以才定這主題!

這答案只答對了一半,事實上這數年間,肢體的關係真的增進了不少,但這足夠嗎?帖撒羅尼迦是一間注重相愛的教會,他們實踐真理已達到很高要求,但保羅給他們的勸勉,就是吩咐他們「更加勉勵」!意思是在現有之上更加添多一點!
  這就是我們制定今年主題的原意,不是我們有問題(當然我們不能否定還有很多不完全的地方),而是在現今的基礎上更加長進,更作建造。特別是主來的日子越來越近的時候,這功課更要多作操練,因為主耶穌已多次指出在末世時,人只專顧自己的事,這是末世的危機啊!

  當我們說要在信仰上切實相愛,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我相信首要的是留心身傍所有人的需要。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生活(包心靈和物質)已很吃力,有他們實際上的需要,我們若能幫他們一把,雖是九牛中之一毛,但卻可以讓這些人體會到人間仍有溫暖。這些人可能是我們的肢體,可能是我們家裡的人,也可能是我們的親朋戚友,甚至是我們素未謀面的人!

  社會的需要是這麼大,教會很難全面地作出照顧;事實上教會應集中資源來照顧真有需要的人。當保教導提摩太在教會中如何處理慈惠時,他就鼓勵信徒應學習彼此照顧,特別是家中有缺乏的人,其信主的親友應作支援,以免累著教會,而教會則可以更有效地運用手上的資源去作正確的事!

  當然我們明白保羅所說,信主的人應該照顧自己家裡的人所需的意思,就是盡自己的能力去作支援而不是將奉獻給神的私下扣減,否則教會仍是沒有資源去幫助那些無所倚靠的人!

  當主耶穌教導切實相愛時,不是單單叫我們作供應者,而是我們也要學習去將自己的需要陳明。很多時我們很少想到要告訴人自己的需要,可能基於尷尬、也可能基於面子問題;但真正的相愛,是存著清潔的心──作施與者不是抱著高高在上去作救世者的心態,而是像主一樣看到人的需要而生出憐憫的心。

  我們承認對於肢體的需要是比較困難了解的!其實我們除了多作觀察(特別是那些比較少表達的人)外,更可以透過參加教會或團契的祈禱會而去了解肢體的實況。例如某人一家病了,可能他未必在經濟上出現困難,故此一聲問候或一張心意咭就足夠了;若果他素來都不是豐富的,則可能我們要在金錢上盡一點力了!我得強調,這是因人而異的!

  如果真的不知道肢體的實況又可以如何作呢?若有這情況,大家可按感動將金錢奉獻往教會,只要註明是慈惠,教會就會將該奉獻儲存,去幫助真有需要的人,當然你也可以指明慈惠給某人作某一件事!還有就是教會那自由奉獻的原則;這原則就是有餘的肢體,可以資助缺乏的肢體,例如剛過去的聖誕懇親聚餐或每年的夏令會,教會都會公佈參加的金額,那是否意味沒有這金錢就不能參加呢?事實並非如此!自由奉獻的意思就是若有餘,則不用教會資助,甚至可以付出更多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參與,讓肢體可以享受神所安排的東西;相反若真的沒有,也可以安心去享受神所安排的,這才是真正的均平!當然如果自己有而不付出,貪圖他人的供應,那存心就不清潔了!

  「切實相愛」這功課有很多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但願今年能從不同層面來探討,以致我們真正活出主耶穌的樣式,去愛那些有需要的人!

「刊於19/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