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的投資──“投「知」與投「機」”               潘就全

本區的宣教主日將於下週日舉行,我們將聚會移師往綠楊廖寶珊記念書院,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歷年都有幸參與本區各大型聚會的籌備,常常自我反問,為什麼要如此勞民傷財地舉辦這些聚會呢?成效如何呢?客觀而言,一年一度(甚至可能更少)的聚會,能夠產生的果效真的不多!尤其是關乎宣教的主題,所能發揮的效力,更可說是不忍卒睹;極其量只是讓我們對宣教士已經完滿了“一期”的事奉,又或者他們將要出去工場為主努有所了解而已!

那麼,為什麼還要有這樣的堅持呢?

無可否認,按效益而言這的確是奢侈的活動。六堂總人數接近一千,但歷年約略估計,出席者不過是七佰人左右;還有租借場地、其他行政費用及雜項開支,可以說是絕不化算!不過回想過來,有那些在天國上的投資,以“人”的計算方法不是賠本的呢?

既是這樣,我們就要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們的堅持了!

首先,這是神所關心的事情。天父用上自己兒子寶貴的生命,將福音帶給世人,這投資所付上的價值不少啊!神所作的相對我們所擺上的,可說是微不足道。如果聚會能夠將這信息讓肢體完全接收,那麼在個人而言,投下更多還是值得的!

其次,自從分堂後,各堂各自有自己發展的目標,這本無可厚非。但因著各堂的發展,我們合一的見証大有越來越薄弱的感覺;分堂後我們與肢體見面的機會少了,我們彼此一同被神激勵、一同禱告、一同為主而編織的夢相對地少了,以致我們見面只能互道近況。不是說透過一個聚會可以加強我們在靈裡的溝通與支持,但最少它可以讓我們在禱告上有同一目標與方向!

第三,按個別肢體而言,對某類聚會主題是較少接觸的,例如宣教聚會,因著堂會的目標與方向,未能常常提及,以致我們慢慢地輕忽了!記得昔日荃平在宣教事工的參與上,為眾平安堂之首[1];而在宣教奉獻上,我們也有驕人的成績;加上有一群肢體,主動地關心神普世國度的需要,主動成立差傳團契!心想,神昔日不住的賜福給我們,並不是我們有什麼本事,而是有一群肢體肯為神完全的擺上!反觀今日,情況怎樣大家心中有數,我們人才多了,收入也提升了;我們有感神的工作卻好像慢下來。故此,這聚會讓我們能重新將眼光投向神,雖然只是廖廖可數,但總好過不作提醒!

以上所說的,其實不用跟大家分享,各位也知道。甚至比我們所知的更多,例如今天中國的開放政策,正讓我們可以自由地進到內地工作,讓我們的接觸面擴大了二百倍(畢竟中國十多億人口與香港數百萬人口相差太大了)!又或者因為中國的日益強大,在世界政治舞台所佔的份量日增,以致我們以身為中國人的身份,可以去到更多福音未及的地方(始終歐美國家給該等地區留下了很多不好印象),以致不少宣教機構都認為普世差傳的一棒已經交到中國人的手裡了!遠的不說,就以我們所處的小島為例,政府剛宣佈又有十多個省巿被加到自由行的名單之中,其中所帶給我們的機會又以倍增!

這一切,我們都是知道;但我們能否把握上這機會,也只有我們自己知道──當然祂也知道!



[1] 1985年兆源弟兄與帶玲姊妹往澳洲接受宣教訓練,隨後往西非宣教;同年鳳儀姊妹與定獎弟兄結婚後立即往菲律賓參與宣教工作;而少娟姊妹則於1989年踏出工場。他們均是平安福音堂最早期的宣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