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竿 潘就全
 

有人這樣說過:"地上沒有完全的教會,因為處理教會事務的人就是這樣的不完全。"這是一針見血的評語。不過,沒有達到完全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從此放軟手腳,也正是因為我們的不完全,更要加把勁!

回想神的恩典拖帶荃灣堂過去的廿四年,深深體會人的不能自誇;事實上我們有很多需要檢討的地方,若不是神有足夠的恩典供應,真的不知如何經過!當步入新的一年(里程)時,正是讓我們反思,如何繼續前面當跑的路。

在個人心裡,當想著神要如何帶領走另一個廿五年的時候,去年聖誕節後突然的天災,震動了不少人的心靈,也震動了我的心靈,使我頓然醒覺能蒙神的恩典,並非必然的事實。人可以在瞬息之間失去了眼見的一切(包括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以致所作的就像主耶穌所引用的例子──將房屋建造在沙土上那樣;而我們多年以來所作的,究竟是建立在沙土上還是建立在石上呢?當要來到這位大能的神前,能否站立得住呢?

神所要的並不是表面的光榮,人數的增多若不是全都結實地在主耶穌的根基上成長,也不過是一度的虛火;祂所要的是人因著深層對祂的愛而作回應,在這層面上各樣的表現都應是自發的。無可否認我們的信仰是基於信心而不在行為,但信心的實質表現卻不離因對祂的愛所作出的回應。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對我們又有何關聯呢。
記得自從分堂海濱後,我們面對步向二十年的日子,長執們經過年多的討論和禱告,深深認定神在前面的引領,讓我們訂立教會發展方向時,朝向家庭、青年、少年和兒童事工方向,因為這在牧養上可增加了靈活性,而在肢體的支援上也可以起更大作用。所以在廿週年堂慶時,曾與大家一同分享我們當行的路。

回顧這幾年所作的,有已經步上軌道的,也有些離目標還遠,故此我們不能以到此地步而滿足。不過在同步向前之際,我們要不斷反問與目標有否偏離,以致只是正在追求虛假的外殼而不是跟隨神的帶領。

保羅面對腓立比的肢體,他將自己的追求方向指出,為要讓肢體明白他如何努力朝向神的標竿;而實在地,當我們努力奔跑時,也當學效他那樣不住的調校目標,將應放棄的東西放下,將要拿起的東西拾上。

正如前文所言,我們需要重拾神所交託給我們的使命(這並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基於對神恩典的回應);為此教會在不少事工的安排上,將加強了肢體參與的成份,例如鼓勵各團肢體一同參與教會的傳福音,甚至團契本身聚會的安排上亦包括了福音工作……

其實我們真的還有不少成長的空間,只要我們樂意朝向祂,認準目標,定能經歷祂更多的帶領,在凡事上體會祂更多。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

「刊於23/0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