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少的只有一件……                 翁玉明

相信在我們彼此問候或打招呼時,「忙」這個字是常常出現的,連帶「疲乏困倦」也隨之而生的。然而一旦有忙碌出現時,我們的自然反應是「取捨」一些事項,若不然就只會將步伐拖慢,甚至在某方面停頓下來。

一般人在忙碌時,可能會減少自己的娛樂;例如:看少幾齣電影、電視劇,減少上網、打機,又或者減少與家人的相聚,這可能是一般人的做法。但對於我們信徒來說,若在忙碌中,減少了親近神的時間,或將應有的屬靈追求放下,那麼,屬靈的光境便不知不覺地貧乏起來了!這是我們必需要留意的屬靈警號。

最近在教會的聯團培靈會中,講員提到一個發人深醒的比喻:就是一個青年人取笑一位常常返教會的婆婆。有一次那位婆婆從禮拜堂回來後,他便問婆婆聽了些甚麼,婆婆卻不能回答,因她似乎忘記得一乾二淨!但這位婆婆卻很智慧地回應那青年人,她吩咐他將牆上掛著的舊藤籃,拿到河邊去取水,青年人照著做。當他做完一次後,婆婆又吩咐他做第二次,如是者有好幾次。到最後,婆婆告訴青年人一個道理:雖然每一次這藤籃都不能載水回來,但這原本佈滿蜘蛛網的舊藤籃,因青年人多次載水來回,經已比原先的乾淨得多了!

從這發人深醒的比喻中,信徒每天近親,在隱密處的屬靈修練;就像清水洗濯藤籃一樣,每天清洗我們的心靈。又或我們每主日安靜在主面前擘餅、聽道,雖然大多的內容很快便忘記了,但我們的心靈卻不斷地潔淨和滋潤著。對於未信主的人來說,這似乎是浪費時間和不設實際的事情,但在聖經路加福音十章42節中,主耶穌卻是這樣地稱讚馬利亞,「但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福份。」

曾經有一位在美國長島的布史東尼學校擔任校長有四十一年的紀寶年博士(Dr. Frank Gaebelein)。在他80歲生辰時,被問及對新一代的基督教領袖有何忠告。他的回答是:「不惜代價維持每天讀經和禱告。當我回顧過去,我便看到我的生命和思想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我超過六十年的每天讀經。」(註一)

因此,信徒面對忙碌時,應有「取捨」,「取」的是更多安靜在神面前:反省那些是可缺少的,就應當機立斷除去;那些是不可缺少的,就應當持守到底。「捨」的是那些難阻我們到神面前得著上好福份的東西。求主幫助我們有屬靈的智慧去取捨。

 

 

 

 

 

 

 

註一:引述自「基督教信仰」,司徒德著,浸信會出版社,1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