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你的?我的?主的!
不少人都認為,宣教事工是一項沒有報酬的工作!首先,它不會給我們見到即時的效果,也不會讓我們的教會人數增多;反而它吸取了教會的資源──這包括了人力、財力和物力。所以,不少信徒到今天仍是對宣教沒有正面的反應。
事實也如此,若我們單從功利的角度來看,這是極不化算的投資!再加上我們並不是一所大型教會,所能投放的資源極為有限,何況以現今弟兄姊妹忙碌的程度來看,宣教參與真的有點痴人說夢的感覺。
記得兆源哥在宣教主日曾說過一句話,大意是辦宣教的人都是喜歡發夢的人!其實發夢並不表示不切實際,而是具有夢想(理想)而已。夢想是推動人向前的一種動力,是人對現況未感滿意的一種表現;只不過大多數人活在現實中而不知道自己所需,以致忽略了夢想。現今號稱公民權利平等的美國,正是始於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所發表的「夢想」,才喚醒不少人沉睡的心靈,對被欺壓的黑人爭取應有的權益。
美國離我們太遠,黑人的民權與我們或許未能產生共鳴!但是,我們能有今天,不也是於基於一些人的「夢想」嗎?十九世紀初期,剛二十出頭的馬禮遜牧師,就是因著對中國有夢想而成為第一位來華的宣教士;戴德生牧師在十多歲的時候,就得著了一個「中國夢」,以致也是在剛二十出頭就投身中國的宣教事工,成立「中國內地會」,立志向中國內陸(不是沿海地區)傳揚福音……;還有其他的來華宣教士,其中包括了不少弟兄和姊妹,為了對中國有「夢想」而費財費力,甚至將生命獻上。這些人的影響,不單讓福音的種子得以落在中國的土地裡,也是間接地將福音傳給我們的人!
中國福音的開展如是,世界其他地方的福音開展,何嘗不是始於信徒的「夢想」呢!第一位被視為「正規」的宣教士保羅,正是因為對神國有著「夢想」而被神使用;雖然安提阿教會發展不久,但是神國度的需要讓他們眾人一起「發夢」,而這夢境卻因著神的大能而成真!
還有其他包括了「傳義道的挪亞」,「逃避責任的先知約拿」等,這些人在開展工作之時,不論在天時地利上都有不足──既沒人手,也是不合時機;但因為神認為這是最佳的時間,他們就將自己放在神手中而不作其他的計較。若真要計較,挪亞就應該第一個起來反對神了,因為那時各人都不信神的審判要來到,何況自己一家八口,又怎可以向這麼多人述說神的心意呢?既是這樣,約拿的逃避,也是天公地道了。
回頭看看我們,事奉人手甚為不足,聚會的肢體也是忙得不可開交,宣教奉獻長期停留於數千元的數目,就算教會的奉獻也出現不敷的情況,在這時候說差傳,真是談何容易。雖然這一切都是事實,在這時候開展宣教事工也真的不易!但是,我們不禁要問,究竟在什麼時候才是「合宜」呢?正如初期教會,門徒所能關心的只是現實問題,就是神在何時『復興以色列國』,但是神卻吩咐他們不要注目這些事情,而是將眼光放於『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所以,我們不是要尋求自己認為合宜的時機,而是尋求神認為合宜的時候!
在訂定今年行事曆時,我明白在人來看,這不是時候,尤其是於一年內辦兩隊短宣隊,更是「不可能」!但是,在禱告中深深體會神正是要我們能為祂有「夢想」,祂就能作成一切。只要我們開放自己讓祂在我們身上作工,又有什麼事情祂不能成就呢?只要我們肯為祂而踏出,祂又怎會置我們於不顧呢!
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但願我們能夠為主有一個「夢想」。
※※※※※※※※※※※※※※※※※※※※※※※※※※※※
後記:若我們個人在短宣參與的禱告中有感動,就順著神的感動而擺上行動吧──這包括了你金錢上的投上(讓有心卻因經濟問題而裹足的肢體可以成行)或行動上的投身(不要介意自己缺乏而讓自己少了與神同工的經歷)。但願我們眾人因著順服神的引導,經歷祂奇妙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