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人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四9-12
世界上名氣最大的盲人長跑運動員是肯尼亞的運動員亨利.瓦尼約克。在95年,他因為疾病失明之後,便立志努力成為世上最有名的盲人長跑選手。結果,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直至2005年尾,他四次打破世界紀錄。然而在這位舉世知名的選手背後,卻有一位開眼的同路人帶著他走過每段道路;相信這位同路人的勞苦是功不可抹的!若然沒有這位同路人,瓦尼約克很難有今天的成就。
同樣地,在走天路的歷程上,除了神之外,我們在實際生活上也有同路人,這可以是信主的家人、配偶、教會的弟兄姊妹、同事或同學等。傳道書四9-12「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這裡說出身邊同伴的重要性──無論是遭遇逆境或危急關頭等,身邊同伴的扶持是很重要的。昔日,以色列人在路上行走,特別在沙漠的曠野路上,同行者彼此相助,互相守望,免得陷入危險當中,又在晚上一起同睡取暖;當遇強盜時,更可合力抵擋。故此,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
在我信仰成長的過程中,無論由初信直至現在成為傳道人的階段,神一直為我安排很好的同路人。有些是由青年團契至今的同路人;有些是兒女入學後,同是信主的一班家長;然而身邊的配偶更是朝夕相對的同路人。從這些人當中,很多時我們一起走過相同的道路,大家有機會互相傾訴,更重要的是彼此代求;一同讓神引領我們經過,可說是履險如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青年團契至今的一群弟兄姊妹:我們由7-8個家庭組成的家禱會,每兩個月舉行一次。時至今日十多年仍有繼續舉行家聚。由未婚到已婚,由未有兒女到有兒女等等,我們都是在靈程上不斷彼此扶持奔走的同路人!
弟兄姊妹在教會中,除了參加主日敬拜聚會外,參加團契或小組聚會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大家都是同路人。無論是全敬團、伉儷團、青年或少年團等。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要面對的問題,當中有喜亦有悲,若能與同路人分享和分擔時,人生必定不再孤單無助;相反地,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的人,最終會容易走迷,甚至離開所信的真道。
曾經有些信主年日較長的肢體,由於不同的理由,在團契中未能建立穩固的同路人網絡,因而未能投入團契生活,久而久之便淡出團契,更久而久之便淡出教會……。這是十分可惜的事情。求神讓我們珍惜互為肢體,互為同路人的機會。學習放下自我,和睦相處,彼此代求,肩並肩地作天國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