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何去何從 翁玉明
復活節期間,我和兒女們有較多機會外出遊玩。每當在公共車輛或地鐵車廂內,我們很多時看見成年或青少年人(特別是男性),手上有一部遊戲機(俗稱PSP)。他們只要一機在手,便可以旁若無人地將整副心思投入在操作這部遊戲機上。他們只需全神貫注地不斷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操控著,相信一定可以消磨他們不少的精力和時間。我曾經在街上遇見一小孩,一邊走路,一邊玩著。可見其吸引力何其大呢!
有見及此,我便著急起來,心想究竟下一代的孩子們(尤其是男孩子)何去何從呢?他們是否就這樣沈迷於追隨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過往,中三、中五才出現的隱蔽青年──日夜生活顛倒,抗拒與外界接觸,終日沈迷於打機、打電腦的一群,現在已提早於小六及中一的階段了,不少由小
面對上述的情況,我們一方面要防範教會中的青少年人落入同類的網羅當中,不是讓他們帶遊戲機回來彼此切磋;另一方面,不論是教會內的會友子女們,或教會外的青少年人,我們要對他們宣揚明確的人生價值和目標──「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當記念你的主。」這是記載在聖經傳道書十二章一節的經文。青少年人要有清晰的人生指引不要將最好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吃、喝、玩、樂,或名利的追逐上,應趁著年幼,精力最好、學習能力最高、記性最好的時刻去追求認識神,認識有永恆價值的事情。
青少年人需要有好的榜樣和指引──我們在教會裡的一群較「資深」的信徒,應學習懂得與新一代的青少年溝通。誠然,有時在外表或文化上,成年人和青年人是不容易溝通的,對於成年人來說,青年人有很多新的科技和知識是他們未能及得上的,加上流行歌曲、電視和電影等文化影響,簡直令兩代人難以找到共通的話題。然而我相信,在信仰的經歷上,我們共同相信三一真神,加上每個人在信仰上有所經歷時,這都可作為溝通的橋樑,也可以幫助他們認識神,尋找人生方向和價值觀。
記得在神學院上課時,每當聽見宣教士分享他們的信仰經歷,縱使他們年近六、七十歲,我們並不覺有甚麼的距離。相反地,我們從他們豐富的屬靈經驗中,學習到不少寶貴的功課。例如有一位與神很親密的單身女西教士,她在課堂上分享她的禱告經歷,神如何聽她禱告,神如何引導她的路程等,都深深地影響著當時的年青學生。她還告訴我們,將來到教會事奉,禱告就是工作。她的分享和教導,一直影響著我們當時一群「年輕」的神學生,直至今天。因此,讓我們在教會的一群「年長」信徒們,多為下一代青少年人禱告,求神讓我們在信仰上多有溝通。不單是為自己的下一代,也為教會和社會的下一代付上心力,付上代價,使他們不致於失落,沈迷於世俗的玩意或潮流的追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