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獻活祭(三)                                                 潘就全

若有每年農曆新年例牌新聞選舉,相信年初一必是巿民擁往爭上「頭柱香」,而年初二就是鄉親往沙田祈福、年初三往大埔的新聞--雖然已不再是新聞的新聞,傳媒卻樂此不疲地作出報導,並且年年如是!

先不說這些人的動機,當見到這些人的表現,我們真的佩服他們的「熱情」與「忠貞」,無論天氣怎樣(特別是這幾天寒冷的天氣),他們依然熱情不減,仍是一家大細齊齊出動。當然我們知道這些人存心求福,以為透過成為第一個「上香」的人,可以得到神明的額外恩寵。所以他們為了這一行動,帶備不同的祭物,以為新一年所有希望,都在這一刻所作的而成定案。

在今年的新聞報導中,更有一家族六十多人,四代一同帶備祭品往大埔林村祈福,他們的行動,真的叫人驚嘆!在聽到這新聞的時候,想到那本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難得四代同堂,聚首一起回顧神的恩典,以致在新一年的日子中同往神明前還願獻祭,將自己認為最好的作為祭物(例如燒豬)獻給神。

我們可能取笑這些人的迷信,想深一層,他們對真理的啟示沒有認識,錯誤地「認賊作父」,將偶像當作真神地敬拜,是他們的不對;但他們在信仰上受到撒旦的迷惑,以致有這樣的錯誤理解是無可厚非的。相反我們得到真神的恩典,並且有真理的教導和聖靈的提醒,豈不是應比這群人更懂得敬拜神麼?但可惜的是,我們信徒的敬拜行動,似乎並不能吸引傳媒的注意(甚至可能我們自己也不在意)。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雖然我們不是要引人注意,我們的敬拜也不是要討人的喜悅。但可以肯定沒有人作報導是因為我們沒有新聞價值──一來是太平淡、了無生氣,而且也沒有那份在信仰上應有的熱情。

想來這也是事實,多少人會為我們的信仰,半夜跑到教會參加聚會,也以第一個到達為滿足呢?先別說半夜,就是主日早上我們也不以早到為榮。說到祭物,也甚少信徒(平安福音堂的肢體已是很好的一群了)預備好,然後才到教堂聚會。故此既然我們自己也不看重我們的敬拜,難怪教外人也不以我們的敬拜聚會為重要了。這讓我想起上次聯堂宣教聚會,在後面我所看到肢體聚會的情況,其中有一位女士,由講道開始就「含情脈脈」地望著身邊的男士,甚至「攬住」對方,毫不在意對週圍會眾的影響。事後雖然知道他們是未信的新朋友,但卻奇怪為什麼連基本的聚會心態也沒有呢!究其原因,可能是他們觀察到基督徒聚會就是這樣可以人到心不到,以致「有樣學樣」而已!

弟兄姊妹,回到今年的教會主題,當說「同獻活祭」時,我們是存著怎樣的心態來敬拜神呢?但願我們各人都對神存著那份應有的「激情」,並好好地預備自己,將該獻的獻上!

我拿甚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我要在祂眾民面前向耶和華還我的願。』詩1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