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上有苦難」(一) 潘就全
主耶穌在約翰福音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祂沒有向我們隱瞞,反而明明的讓我們知道,必須面對苦難。
苦難其實包括了內心感受到的「苦」和外在面對的「難」。對我們來說,苦難並不陌生--從今年國內雪災到地震,讓我們察覺到苦難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近……,而苦難的出現往往是令人措手不及,使人感到無奈。歷來不少能人哲士都期望解開苦難之謎,但卻未盡人意。從聖經中,讓我們最能體會苦難的經卷,非約伯記莫屬。但從約伯記來看,也難找到蛛絲馬跡,可以讓我們來全面解答苦難的問題。究竟苦難對信徒來說,有什麼意義?而我們又當怎樣與那些落在苦難中的肢體相處呢?
大致上來說,苦難就像一多面體,當從不同角度看時就會產生不同的果效。其中包括:
i. 讓人產生救贖的盼望(例如以色列人在埃及時和士師記的時候,這都是他人的問題所引致以色列人面對苦難;在這情境中,因苦難而引導他們尋求神的幫助,並對神有為最終的得勝和有更深的認識);
ii. 讓人認識終極的主宰(約伯從風聞神到親眼見神;哈巴谷先知也存著同一方向,就是因認識神的主權後而不求解釋);
iii. 讓人發現自己的限制(雅各經歷各種苦難後,體會人生的苦短;所羅門王領略到若不能認識日光之上的主,一切都變得虛空);
iv. 讓人反省自己的錯誤(大衛犯罪後,神透過一連串的苦難,讓他知道罪的刑罰和神是公義的審判者,使他深明自己的污穢,以致懂得向神尋求潔淨);
v. 讓人明白得榮的途徑(彼得在書信中告訴面對苦難的信徒,就是學效主耶穌,以受苦的心志作為得勝的武器,[1]勝過世上一切的引誘與攻擊);
雖然苦難有這樣的作用,但我們總不希望遇上它。當主耶穌離世前,門徒對於祂是那應許要來的彌賽亞(基督)深信不移的時候,主耶穌乃將祂要獨自(因門徒將要四散)面對苦難的事情告訴他們,並指出門徒(信徒)同樣會遇上苦難。與此同時,祂還指出祂是得勝者──勝過世界、勝過苦難的主。而在那最困難的時期,雖然各人都離去,但祂卻是不孤單,因為父神與祂同在。在這短短數句說話中,祂給我們指出了因著神的同在,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祂總在我們身旁,讓我們得著力量來面對。
苦難給人最利害的攻擊,就是使人感到無奈、無助,從而失去一切的盼望;就這樣,人就在它面前完全崩潰,敗下陣來。既然主耶穌已預先作出提醒,靠著祂我們必能得著平安。那我們就當作好準備,以防苦難之突然臨到時而無所適從;也可以當身邊的肢體面臨苦難時,作出適時的安慰與支援。
[1]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彼前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