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翁玉明
記得一首詩歌的開首是「在忙碌生命的當中,疲倦寂寞多感喟,你心靈飢渴與虛空,卻無法得著安慰……」,這正反映出現今世代的情況。在成人的生活中,金融海嘯所引起的「後遺症」正在浮現,世界性的經濟不景,企業倒閉和裁員消息不時傳出,人心惶惶,各人或多或少面對不同的壓力。在學生方面,只要一入讀學校,就有很多沒完沒了的學習和訓練等著他們。因此,無論在成人和小孩的世界中,所承受的壓力已越來越大。有人預計,在未來21世紀的人類疾病中,除了愛滋病將成為世紀的傳染病大趨勢外,抑鬱症也將成為我們要面對的精神病。這是多麼的可怕!
然而作為信徒,我們是無可避免逆境,也無可避免壓力。但感謝神,因為我們有一位全能的神作我們的後盾,只要我們信靠祂、尋求祂,祂便讓我們有出路、有盼望。
最近與兩位太太一起交通祈禱時,其中一位太太分享丈夫的工作情況,她丈夫身任公司要職,由於公司受金融海嘯影響,老闆考慮要裁員,於是便要求她丈夫交出部門裁員的名單。對於信主的這位丈夫,她感到十分為難,因為不少員工是家庭的支柱,一旦被裁,影響將十分大。但基於行政上的要求,他便交了一張名單出來。然而他卻為此事禱告,將一切的事情交託給神。這位太太說,在面對這困難的時刻,她看見丈夫不斷倚靠神,她說丈夫用了更多的時間靈修,出門之前靈修,放工回家途中也靈修。除了工作、食飯、休息外,便是讀經、靈修。我和另一位太太聽完之後,不禁為她的丈夫感謝神,因為公司與員工處於「水深火熱」的困境下,他像尼希米一樣,一邊工作,一邊求神幫忙(尼6:9)。結果,公司擱置了裁員計劃,改為所有員工規定要放無薪假期。於是,這位丈夫便鬆了一口氣,也為此感謝神聽他的禱告。
上述美好的見證提醒我們,當所處的環境似乎叫人灰心絕望時,禱告神是我們的出路,也讓人能絕處逢生。路加福音18:1「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我也常被這節經文提醒,要不斷禱告,特別面對艱難的時候,也正正看見自己無能的時候,禱告往往讓我能繼續積極面對下去。因此,無論面對家庭、對丈夫的支持、兒女的教導和教會的事奉,我喜歡透過祈禱求神幫助。有時與丈夫約定一起禱告,有時透過一起家庭崇拜,也有透過不同的祈禱小組和教會的祈禱會等,當然也有個人安靜在神面前,這也是我最得力和最享受的寧靜時刻。盼望弟兄姊妹也能在禱告上不斷學習信靠神,經歷祂的同在與大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