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的虛空?! 翁玉明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按着教會的讀經進度,相信有部份人剛完成了閱讀傳道書。書中的重點就是:人當敬畏神,謹守衪的誡命,且在日光之下,享受勞碌所得來的分。(參考傳2:24,3:12-13,5:18-19,8:15,9:9,12:13)
傳道書是所羅門王晚期所寫的。那時是他奢淫墮落,對往日的失敗及種種人生經歷後所出的省悟。作品是屬於希伯來人的智慧文學之一,距今約三千年。希伯來人思想特點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相同的重點。在傳道書中,作者從日光之下,即人世間所發生的一切事,去察看和體會人生。他透過智慧及世間的享樂,並觀察人生百態所得出的結論,就是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然而在這虛空中,神讓人在勞碌中享受衪所賜的,人只要存着敬畏的心去享用吧!
起初,當我讀傳道書時,總覺得有種消極和悲觀的感覺,尤其是在開首一章一至十一節。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重複的詞句正表示出一種極度的空虛。日光之下,人不斷營營役役地工作及生活,一代過去,一代又來,總是循環不息。相信一些中年人士十分體會這種光景吧!特別身處於香港,不同年齡階層的人,由讀書開始,直到工作退休前(家庭主婦也是)均十分忙碌,然而忙碌的結果,並非可以令人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反而是不斷地忙碌下去,為的是要增值,並保持競爭優勢,難怪很多人都有焦慮和緊張的情緒,甚至患上抑鬱病。
然而,傳道書的作者並非停留於人世間忙碌和虛空的層面,乃是不時提醒人要仰望在日光之上的神。他寫道:「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上帝的手。」(傳2:24)。當我留心類同字句的出現時,對享受生活便不再覺得內疚或奢侈了(當然我不認同在沒有敬畏神的準則下,胡亂消費享樂的生活模式)。有時候,偷得浮生半日閒,與配偶、家人或朋友找個安靜的地方吃喝,聊天閒談也是神所賜人的生活福氣,我們應該以感謝的心去享受。相反地,有些人因忙慣了,便不能停下來,連應該享受的也不去享受,或在享受時,把行程編排得密麻麻的,為要達到「最佳效果」!到頭來卻不能真正達到享受的目的。故此,傳道書的信息提醒我們,不要埋頭在日光之下勞勞碌碌的生活,當仰望並敬畏在日光之上的神,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傳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