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或不然」的信 翁玉明
「即或不然,王阿,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8
近來,面對不少患病或生活上遭遇大難處的信徒,期間不斷為他們禱告;但不知為何,在禱告之後,事與願違──一位14歲的少年人,突然瞎了一隻眼睛,醫生要將他的眼睛取出來,抽取眼部細胞檢查,信主的母親不禁愁容滿臉!另一位在英國宣教了多年的姊妹,她有丈夫和兩個兒子,這幾年來,癌症的困擾令她無論做家務或事奉上都舉步維艱,因她時常要出入醫院。還有其他很多類似的情況……這令我想起在聖經但以理書內的一句話:「即或不然。」
「即或不然」的信心,是指縱使事情發展如世人推測的結果,那又何妨呢?這不影響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面對被丟在烈火的窰中,他們不遵王命,甚至冒死不改變他們的信仰(但3章)。
然而,今天信徒在生活上遇到極大的難處,禱告又不蒙應允時,他們能否持守著「即或不然」的信心呢?其實這真的不容易。我們往往會灰心失望並恐懼,一連串負面的思想或情緒隨即湧現,彷彿神不會有辦法解決得到!身邊的人只好觀望著災難的來臨。就如約伯的財產和兒女遭毀滅,自己從腳掌到頭頂,長滿了毒瘡,連妻子也對他說:「你棄掉神,死了吧。」(伯2:7-9)
「即或不然」的信,提醒我們,哀莫大於心死,死就死吧!看重信仰過於生命,讓一切後果由神負責。雖然那一刻有不明白、有疑問,甚至自憐或抱怨,然而當人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和無能時,這也許是神大能的彰顯──回望但以理的三位朋友,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最後是神差遣了使者救護他們。(但3:28)約伯經歷了大患難之後,從最初自以為很認識神,落到一個自認是「無知」和「不知道」的境況,卻在信仰上再不憑一套「風聞」的知識,乃是親眼看見神(伯42:1-6)。最後,神使約伯從苦境回轉,並且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伯42:10)
「即或不然」的信,可令我們想起聖經中的信心偉人,也想起身邊在患難中的弟兄姊妹。我們要成為他們的啦啦隊,一同禱告,一同流淚,一同忍耐,甚至一同在「不知道」、「不明白」當中仍然信靠神!因為耶穌已經成為我們信仰創始成終的那一位,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2)
至於那位瞎了眼睛的少年人和他的母親,並那位患了癌症的姊妹,我們不知道他們要忍受苦難多久才見好轉,即或不然,因著信,神已經為他們預備了更美的家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