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沉默無聲……                                                潘就全

有人形容香港人是「三分鐘熱度」,當某社議題出現時,往只是一段很短時間就幕。而最近的社會議題,大部份被「佔中」所佔領,著傳媒的主導,刊不少篇幅都集中於討論未來的政制以致我們未必有時間在其他事情上多作了解。

無可否認「佔中」關乎香港將來的政制發展,我們需加以注意,但「平權運動」卻默默地,向著社會大眾的價值觀進逼,可惜因著傳媒未有全面的報導,以致巿民毫無防範──相信不久將來,一套「新的價值觀」,將悄然出現於我們身旁!

「平權運動」初上場時,以冠冕堂皇的姿態,高舉為少數或弱勢社群爭取平等權利,相信在這大原則之下,沒有人會反對她所爭取的一切,甚至成為她的支持者。但眼下所見,今天她所代表的「對象」,似乎已經遠離最初的目標,作為神的兒女,我們是否需要正視她所作的推動,並為她所推動的事項發聲?

我們支持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平等的權利,但當該權利與大眾的傳統價值觀、道德、倫理相衝突時,就有必要作出權衡,甚至放棄個人的權利以維護大眾的核心價值。但今天的平權運動,卻反其道而行,為了小眾的個人意願,而放棄了大原則,這是令人感到驚奇的。以同性婚姻為例,她們所爭取的,不單是兩個人有「結婚的權利」,其背後更是包含了對家庭觀念、倫理觀念的衝擊,而最終的發展,就是作老師或父母,不能將「正確的道德倫理」向年幼的學生或子女講解,反之卻要教導學生「接受、學習,然後作出個人決定」(這讓我想到創世記魔鬼引誘夏娃的一幕)。

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因為在歐美不少國家,已相繼立法,視教導「不贊同同性婚姻」為觸犯法律;相反,那些「不贊同異性婚姻」的言論,卻可以任意作宣傳。

這幾個月英、法等國相繼通過同性婚姻法案,不少人跑到街上抗議,明確地指出需要維護傳統家庭模式及未成年小孩受到應有保護──因為同性婚姻背後,就是要爭取與異性婚姻完全同等的權利(包括領養小孩子的權利)──而被領養的小孩子,卻沒有選擇的權利![1]

當然,我們明白這是一個重要的社會議題,不能單靠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白其來龍去脈。我們可以預見,自從平機會新任主席上場後,就極力推動同性婚姻法案,相信在香港立法的日子已經不遠了。就在政府提出咨詢前,信徒應當就著這議題,多作了解,以致當政府提出咨詢時,可以按真理發聲!



[1] 輯錄一段一個11歲女孩在美國國會的發言──她簡單明確又有力的問題讓所有的議員鴉雀無聲: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如果同性戀「婚姻」合法,那要讓孩子放棄爸爸還是媽媽?(https://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38547803823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