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你的宣教士                                                      潘就全

現在科技發達,當宣教士今天離開自己的教會,去到工場參與服事,我們差不多明天就可以透過網絡與他「會面」;這虛擬的世界,確實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但卻讓我們容易忘記了宣教士在工場上的孤單,甚至讓我們忘記了將他們擺上禱告的日程中。

很多時,宣教士為了讓後方的肢體能更清楚認識他們在工場上的事情,也會透過網絡將自己近況告訴大家,也往往因為我們會被畫面上的美景所吸引,忘卻了他們只是將在工場上美好的一面向大家展示(至於那沒有展示的,可能他們害怕肢體過份擔心,或者在客觀環境上不宣公開),故此容易讓肢體對宣教生活,出現某程度上的偏差。

一群同工曾經以說笑的形式「度趬」來宣傳宣教:「想住大屋?宣教啦!想有工人跟出跟入?宣教啦!想每天行行企企,跟人談天說地?宣教啦!」雖然這是讓我們輕鬆一笑,當然這宣傳口號不會出街,但卻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肢體對宣教士的誤解,以為他們在工場可以輕輕鬆鬆地生活,相反地,自己的生活卻遠遠不及在外的宣教士!

其實宣教士的辛酸,又有多少未曾參與宣教的肢體所能了解呢?故此,讓肢體全面認識宣教士,是「差派宣教士的堂會」首要任務。這既可以在守望上成為遠方同工的支援,也讓堂會內之肢體,因著對宣教士的認識而對工場能多加關心。與此同時,宣教士亦可以因著堂會肢體的關心,更具體與實際地反映工場真實的一面(當然這需要彼此建立互信),以產生正面的差傳教育果效,讓差傳教育,不是停留於知識的地步。

誠然當檢視堂會在推動宣教方面,我們還是在起步的階段,主面原因是在許多情況下,不便以文字作公開,這正影響了肢體對宣教士的了解。其實,縱然我們沒有以文字作為橋樑,但我們卻期望透過其他層面讓肢體與他們「直接會面」,以致他們的最新近況,可以直接傳達給各人。而這方面的安排,我們就需要肢體主動地參與了。

雖然透過宣教士的代禱信,我們都可以稍為了解他們在工場的狀況,但這仍未免有時間上的差距。一直以來,「祈禱支援」聚會,都能緊貼同工的近況,讓我們可以即時為他們的需要代禱,同時也能將教會及肢體的近況,向宣教士傳遞,以致他們也可以對母堂的近況,有所了解,不致於在回來述職的時候,與肢體的關係脫節。

為了對海外的同工有更多了解,並對工場有更多認識,大家會否為自己作出安排,來一同參與這支援海外同工的祈禱會,親自向宣教士提問那在你心中的疑惑呢?

但願我們沒有忘記那在遠方服事的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