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二)                                                                     潘就全

最近的一套電視劇中的牧師人物,他口中常出現的台詞,相信引起不少人發出會心微笑,除了一句「經上記著說」之外,就是「不如我們祈禱」。雖然這只是一齣攪笑的劇集,但某程度上,卻讓我們明白非信徒眼中基督教信仰的重點──聖經和禱告!

「祈禱」,除了上次文章所說,可以為我們的屬靈生命帶來莫大的能力之外,也是引導人認識我們信仰的一個方法,例如:在我們吃飯時的謝飯禱告,不少非信徒都會感到奇怪,故此為自己「謝飯」的行為,預備「合適台詞」,而不是草草了事,這對信徒在福音工作上的參與,有很大的幫助。記得很多年前,有一次往泰國公幹的飛機上,同行的一位行家,見我謝飯,就問我為什麼對信仰要這樣認真,既然離開了香港,大可不必這樣做。就此,我們打開了福音的匣子,回程後更即時將他帶到佈道會中,這位朋友並在該次佈道會中決志了!

當然我們明白,能真正叫人得著福音的,是聖靈的工作,但是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卻可以透過在生活上的表現,例如「禱告」,叫人知道我們的真正身份--天國的子民;而我們心中的平安感和豐盛生命之表現,正是天父額外恩典的顯明,以致那些未認識信仰的人,可以透過我們知道生命得能力的秘訣!故此,若在朋輩中,他們生活上若出覝了困難,不防直接告訴他,是否介意告訴教會,讓教會為他禱告。透過這行動,一則既可表達我們對他們遇上困難時的關心,也可以讓對方不致覺得自己太孤單;另外方面,這是讓他經歷神介入他生命的一個途徑,對此他親身體會,神的工作在他身上是何等的真實!

對於教會為世界的守望者,也有其必須性。故當我們提出自己朋友或同事的事情時,我們定當以此為念(當然你自己也必須貫徹幫助朋友的責任);也因著教會這守望的責任,我們需要興起更多肢體成為守望的大軍。為了讓更多肢體關注禱告的重要,明年教會的祈禱會安排,形式上會作出部份改變,期望大家在回教會守望之餘,也能在其中得著牧養。

在新安排中,我們仍然貫徹為肢體守望的重要。故此,若大家有什麼需要,不要介意轉告教會,以致我們可以與大家同心為該事件守望(若不想太多人知道,請說明之)。深信,我們透過禱告,必能成為一所神所悅納的教會。然而,我們也期望各位願意負上這守望的責任,一同出席參加。雖然我們知道神是無處不在,在家中禱告也可以。但為神而額外付出的事奉,神豈不更為喜悅麼!

除了禱告,我們還期望在牧養上加上一點環節,讓參與的肢體,除了付出外,在屬靈的生命上,也能得著助益。

期望這些慢慢的改變,讓我們更能發揮守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