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祭司」
轉眼已經來到十月,每年教會在此段時期,正在籌備明年的事工、邀請明年的事奉者。在我們教會來說,「信徒皆祭司」是不變的方向;故此,基本上已經受浸的肢體,我們都會慢慢地安排參與不同程度的事奉。當然,在眾多崗位上,或許有肢體會視為「有輕重之分」,但其實在神眼中,各事奉崗位份量都是一樣的,並沒有高低、輕重的分別;只是我們各崗位需要的人手各不相同,而要在不同層面上安排肢體作出配搭,讓各方面的事情,能以順利地推展而已。
可能有人以為,若沒有被邀請,甚至當教會同工邀請時拒絕,以為那就可以免役,就可以不被束縛,不用參與事奉了。其實,這樣的想法,只是你「個人的意願」,並不成熟。在神的心意上,卻不是這樣--因為從實際上,事奉並不是因為崗位的安排,而是身份的責任。
我們見到外面有一些教會,在安排事奉者時並不這樣,他們的安排只局限在少部份「聖品人」身上,以致一般信徒,每主日回到教會安靜地聚會,也安靜地離去,好像教會與自己沒有特別的關連,那裡只不過是一個敬拜的地方。其實,這樣的安排,嚴格來說與聖經的教導不符。
出埃及記指出,神在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神將以色列人拯救出來,是「歸祂作祭司的國度」,而以色列人(長老作代表)也同聲說答應(出19:1-8),意思是他們知道神的安排,也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換言之,全以色列人皆為神的祭司,就是作列國的祭司。故此,以色列人天然地具有一重使命,就是為著列國的人民,成為「人與神之間的橋樑」,任何外邦人想要尋找神,或者期望得著神的恩典,只要他們走到以色列人面前,就可以認識神了!神的安排,就是這樣簡單,外邦人也很容易地蒙神賜恩……
可是,我們從聖經中知道結果,並不如想像般簡單,因為以色列人的不信,以致祭司的身份,成為利末人的「專利」。或許,我們以為神的計劃因人的不信而改變了;其實不然,神只因人的叛逆,以致將計劃更為仔細地安排──利末人只不過是以色列人的祭司(因為以色列人同樣需要有人為他們作神與人之間的橋樑)──而以色列人作「祭司國度」的計劃,並沒有更改!
來到新約,彼得更清楚的告訴我們,信徒是有著「君尊祭司」的身份。在這方面,相信我們不用再加解釋。我們因著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約,成為新約的祭司,承擔了祭司的職任。換言之,當我們成為信徒後,天然地就成為一個事奉者、一個祭司,承擔起服事的使命。故此,不論有安排「崗位」,或沒有被安排的,都應該承擔這天然的職任,並以能夠參與服事為榮──這就是君尊祭司的意義了!
作為一個事奉者,我們需要侍立在神前敬拜服事,我們需要為祂作見証,宣揚祂的美德,引導人來認識神的恩典,讓他們因著我們的存在而蒙神恩典。但願我們都珍惜能以在神前服事祂,並以此來回報神的恩典!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