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嘆的世代」
這星期出現的新聞,相信最觸動人心的,莫過於本有一片光明前途的學子,卻選擇了走上自殺之途。這樣的事情,讓旁人心痛,令家人傷心......
當見到社會上不少熱心人士正在努力去試圖解決問題時,這最起碼讓我們知道,世界上並不只存活著那些只懂為金錢而生存的動物!
當然,自殺問題複雜,並非一朝半夕可以處理;在各方學者、社工、教育界,甚至社會學專家正在努力尋找辦法的時候,去年有機構提出了「全城褪網日運動」。[1] 其本意甚爲簡單,就是在星期五,關掉網絡,暫停使用網絡二十四小時,讓自己可以不被網絡所困。這活動是鼓勵市民減少對網絡世界的依賴,多享受與親朋歡聚及面對面溝通的時光,或騰出時間感受獨處樂趣。
可是,一個美好的建議,卻被一位「在網絡中打滾的金錢動物」揶揄,認為多此一舉,認為「面對面溝通卻容易因一時的情感而出錯,造成誤會。」[2] 在其觀念中,我們發現原來人與人之間相處,是可以沒有情感,可以是冷冰冰的個體,難怪人的愛心,在末世中可以蕩然無存!
筆者並非這方面的專家,難以作出科學性的討論,但從客觀上,現代科技的確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如果該位人士只著眼於某人存在與否就算為溝通,我們無話可說,因爲他已失去了身為人纇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情感的元素,甚至失去了人類本有的靈性!
當走在街上時,試看我們身邊,有不少「平板奶咀」已取代了母親溫柔的雙手給小孩子的撫摸,不少電玩遊戲已佔據了家庭首位,昔日有識之士曾提議關掉電視,以增加家人傾談的機會,回想起來,電視最少都能帶給一家人有共同話題;但電玩卻可以連這小小的共通點也搶奪了。不少家庭在家人於飯廳用膳,已需要透過即時通訊工具,彼此在用飯時出現「被搭檯」的情況時有所見。請問,這就是溝通嗎?
該文作者本著自己僅有的知識與經驗而作的論點,真叫人冷汗直冒。作為一個企業人,一直以來只懂下達命令,只為金錢打拼,視人性之如無物,視溝通為生財工具,這是令人嘆息的。某程度上,這樣的思想,正在這社會中存在、甚至漫延。這正表現了人與人之間只顧利益,而忽略了感情與靈性需要的真實寫照。
我強調,本人真的沒資格作出批判,但也請容許借用他的意思來作總結──有話不要説得太盡!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