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不斷更新的福音工作                                    潘就全

主耶穌在離開門徒時,曾吩咐跟隨者要將這蒙恩的訊息告訴身邊的人並且他們也要承擔起責任,將這道」傳遍天下。轉眼二千年已經過去了,但不少人對「福音」仍甚為陌生,莫說那些偏遠的地方,沒有人去到他們那裡傳講,就是我們所生活的現代化都巿,也有很多人對福音毫不認識。當然,其中有不少原因,包括了外在環境的客觀因素但作為主耶穌的跟隨者,我們也不能忽視自己的責任——在信徒的圈子中,我們所承擔與付出,是否如主耶穌所安排與期望?

感謝神,這幾年教會重新開始海外福音工作,也感恩有肢體因神的感動而起來作回應。但畢竟這還是少數我們對福音(包括本地與海外)的熱誠和參與,仍然是微不足道。

進到二十一世紀,這個世界與以前己經有很多的不同,包括了知識、科技,甚至思想模式也跟以前的世代有所不同,我們在發展福音的策略上,也不能墨守成規,以傳統的宣教模式,來承擔主的使命。

特別是我們參與的發展地區稱之為創啟地區他們基本上拒絕文化侵略」害怕自己的傳統文化被污染今天大多已拒絕西方宣教組織入境的申請,而那些已入境的宣教士,也往往不能續期,以致無奈地要離開工場雖是如此,這趨勢早已在天父的掌握之中近這差不多二十年,祂在華人教會中興了對差傳有負擔的肢體承接了西方宣教士的棒在創啟地區開展了不少具果效的事工。感謝神也讓我們參與其中!

然而,在面對前世界的轉變,相信這樣模式的事工,也不能維持得太久因著科技的幫助資訊的流通,不少地方也開始了拒絕「慈善組織」的援助,改而以接納透過經濟的改善以推動國家發展的策略。故此,我們在面對福音的發展時,也有需要改變故有的安排,以預備前面在宣教上的改變。

按這趨勢,我們應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參與不同地方福音工作。多年前,在香港已有一家教會,發展了移民宣教他們鼓勵肢體組成小組,透過各自的技能,申請移民。而這些小組成員每當到達目標地方後,就各自尋找工作機會,並且一同起來在當地建立教會——其中一位成員則負責牧養及教會內的一切事務,其他肢體則到外面工作來供應教會所需,並透過在工作中邀請同事等人參與他們的聚會。他們不斷地在不同地方複製這宣教模式,到今天,已建立了不少教會當時,在宣教發展的安排上,這無疑是很創新,但他們乘上了這「風」

我們,又如何面對在宣教上的創新,以迎合擺在前面的挑戰?

保羅說:「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