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會歷史發展中,我們見到神興起很多工人,不過我們因著習以為常的觀念,往往將目光集中於那群專職的同工身上,至於其他的事奉者,卻被忽略了;其實,神一直以來所使用的,大部分都不是專職的事奉者!
在舊約時代,祂在以色列群體中,曾興起了不少服事的人——除了那群專職的利未人之外,祂還賜下機會給其他信徒,讓他們可以參與這個服事的,聖經稱之為「拿細珥人」。
可是,這觀念在以色列人身上,可能太過因循歷史、文化、甚至是對神心意錯誤理解的緣故,以致在舊約中,很少見到有關記載「拿細珥人」的事情,除了律法書提到有這崗位外,就只見到士師記中的參孫,我們就以為止於此矣。其實,士師記中大部分士師,都是以一個普通平信徒的身份,因被神興起來之後,他們承擔了侍奉的責任,成為神的工具,帶領以色列百姓;還有在先知群體中,我們很少見到出生於利未族的,甚至不少先知,在他們服事的時候,還有著自己本身的工作,當完成神的託付後,他們就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繼續過一般人平常的生活。
當來到使徒行傳,我們發現,這情況更是普遍,甚至可以說這些人成為了現代教會平信徒宣教的典範。無可否認,使徒行傳開始的那幾章聖經,的確是記載了使徒的工作,但是,當我們一路看下去,其他教會的建立,特別是外邦教會的建立,都是出於平信徒的工作與委身。例如我們見到安提阿教會的興盛,也是因為當時教會面對逼迫,各信徒被逼四散而建立起來的;保羅雖然是利未人,卻不是出身於祭司的群體中,也不是全職的服事者,而且他仍有本身的工作,更加不是曾經跟隨主耶穌的門徒;而在使徒行傳的記載中,他事奉之餘還需要有日常的工作,來供應自己,甚至是團隊的生活需要。雖是如此,神卻希奇地讓他在教會發展的歷史中,佔上一重要地位。
研究使徒行傳初期教會的建立,正是平信徒建立了教會,再有專職的事奉者,去到不同的教會中,教導真理(徒11:20-22)。在基督教的宣教歷史上,我們開頭也見到這樣的模式,就是平信徒按著聖經的教導建立教會,而他們母會本身,則差派同工,去到這些地方成為他們的幫助,並支持他們。但是,在慢慢的轉變中,變成了現代的專職宣教士——一群受過全面神學訓練的同工,在不同地方建立教會。當然,這在管治上有其長處,但卻在發展上受到局限;慢慢地,不少信徒更誤以為參與宣教只是傳道人的事,作為一般平信徒,只能作後援,甚至與自己毫不相干。
但願當教會重新思考在宣教上的參與時,信徒都能醒覺到自己的責任所在,並按聖經的教導,以平信徒的身份,透過自己的專長與恩賜,去接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