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不是放棄 張潔萍
在生活遇著失意、失望、失落時,我們很容易選擇放棄一切、全身而退。為甚麼會這樣說呢?
父母說:「子女怎樣教也不聽,我放棄了…」
長者說:「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不適…我不去醫了…」
青年說:「我如此盡力竟落得如此…我〝quit〞了!」
原來很多時當面對無所適從、無法控制的一刻,我們容易誤以為放手就是放棄,這是很大誤解:
放手是仍有積極,放棄卻只會悲觀。
放手是仍有關心,放棄則變得漠不關心。
放手是接受現況如此,承認個人有限制,知道事情不是自己能夠掌握;放棄卻是不接受現況,且執拗糾纏。
放手是不因過去遺憾而仍能勇於面對將來;放棄卻是抱怨終日,不欲再踏前一步。
其實,基督徒的信仰正正告訴我們,人生確實不會因求神敬神便免疫於困難逆境,也清楚說明「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傳道書8:8)。不過,由於我們運用了自己的意志,抉擇跟隨了這位「行過死蔭幽谷」的主耶穌,所以我們不再走自己路,而是透過祂的「大手」一次又一次引領我們這「小手」走過大大小小的日子,所以,才能體驗「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哥林多後書4:9)。
若你我認識這位「又真又活的神」(帖前1:9),就更能抓緊那賜「活潑的盼望」的主,祂已將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天上的基業賜給我們(彼得前書1:3),讓我們學習與交託,信靠恩主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