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                                                                        潘就全

很少人在安逸中,會想到危險的臨到,但現實卻告訴我們,這樣可能性是存在的;特別是聖經告訴我們關於末世的事情,其中一句:「各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難忽然到」。既是忽然臨到,那正表示沒有任何時間給你作出防備,它的出現是如何的令人措手不及!

主耶穌不是常提醒我們要常作準備嗎?一個有準備的人,他就可以安然地靠主經過,一個沒有作出準備的,他可能連吃驚的時間也沒有。但是,我們應怎樣準備呢?

面對災難忽臨到的問題,詩篇50篇的作者亞薩,給了信徒很大的提醒——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與神,又要向至高者還你的願,並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14-15)。對當時的以色列人來說,這是何等大的諷刺,因他們正過著神吩咐的宗教禮儀,遵守著一切律例規條,而且國家也正在經歷大衛與所羅門王朝興盛之中,這一切正好像是告訴以色列人,他們是蒙恩的,他們所作的都是合乎神心意的事情,為什麼亞薩竟然寫下這詩,甚至給百姓頌唱呢?

無可否認以色列人在外表上是過著「合神心意」的生活,但經文中卻告訴了我們一些百姓所忽略的事情,就是一切祭禮與律法,作用只是提醒他們不能沒有神的恩典,奉獻給神只不過是讓他們回想到自己是如何蒙恩,而不是蒙恩的條件——真正的恩典來源是基於神的憐憫而不是基於交易試想被造的人,有什麼東西可以與神交易呢?何況一切本都是屬於神(難道將屬於神的東西拿回給神,就算是報答嗎?)祂更是沒有任何缺乏,不需要人的獻上。但可笑的是人以為可以透過一些東西或行為,來賺取」神恩,這是何等的不智。

詩人正是要提醒百姓,神所想望的,就是人懂得在平順安穩的時候,存著感恩的心來過日子,而在患難臨到時,存著倚靠的心來求告神意思就是信徒要醒覺,人若失去神恩典的看顧與保守,他們的處境堪虞。

在現今的社會,我們似乎可以靠「很多東西」來解決問題,從而慢慢地對神失卻了完全的信靠信仰生活的要求,可能在有些信徒的心目中,只是一種規條而不是一種關係的建立了。當遇上不論大小的難題,我們少有主動地即時來到施恩座前求告,讓神的恩典介入其中。

當人來到神前求告,祂給了我們一個很實在的應許:「我必搭救你」,完全沒有含糊。「搭救」從字面上我們明白是拯救,包含了脫離面對的危難但這字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使你有力量——當人向神求告時,祂總必加增力量,讓那求告祂的人可以面對難處脫離困境。

感謝神,祂賜信徒這樣大的應許,讓我們可以向祂求告。但願我們在平順安穩的日子中,已經操練好那求告的生活,也與祂連上緊密的關係,而不是只建立了一個宗教的外表。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15:5)